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评选活动旨在探寻优秀导师的教研智慧,传承并发扬其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精神,发挥优秀导师在教育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来自化学学院的张彦峰教授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培养路径出发,并重科研情怀与学术实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获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称号。
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采访场地选在了创新港19号楼化学空间——这是一个巧妙而充分融合了化学元素与美学设计的场所。“暖光吊灯取样于辛烷分子结构模型,墙上还有金属制元素周期表做装饰……”张彦峰颇具自豪地介绍,“这就是化学之美”。
“美”一词贯穿着张彦峰的教研生涯。他鼓励同学们多多交流,发现各自的内在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应当与身边人共同进步。”重视发扬同辈榜样的力量是张彦峰的教学智慧,这有益于推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发掘团队内驱力,带动团队迈步科研远征。
细节美同样是张彦峰有意培养学生追求的品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实做好小事并不简单”,身为一名科研人,张彦峰习惯用严谨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他人看来的小事,无论是人与人的线上交流,还是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他希望学生能写好每一个字,洗干净每一只试管,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
“美是一种态度。”他如是说。
情怀、视野、深度与审美
如何让一个个渺小的个体实现自我的凌云壮志,这的确是一个颇具难度的问题,但张彦峰找到了推开这扇门的钥匙。2022年9月,在迎新会上,他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心存小情”的写信活动——给明年的自己写封信。“在嘈杂奔波的生活里,静下来,哪怕只有十分钟,哪怕只有几个字,希望大家都能和自己说说真心话。”张彦峰和学生一起把信件锁进了双层的密码盒里。学生们保管内层锁钥匙,象征着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张彦峰则保管着外层锁钥匙,仿佛化身为强大护盾,为学生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实验室中的黑板报是张彦峰为学生创造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他提议学生们两人一组合作黑板报,主题不限。同学们自主选题、设计、绘制,从母亲节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再到诺贝尔获得者群像;主题从家,到国,最终面向世界。学生通过兼具创意与美感的黑板报表达着自我的视野、深度与审美。
张彦峰说,他最想让学生拥有的,是一种不忘来时路的情怀。“我比学生还有仪式感”,他自我调侃道。课题组除了有入学季的迎新会,还有毕业季的毕业典礼。“我们有组服,每个人的号码是进组的顺序,这个号码排序仿照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Itami教授的文化活动,图案是我们实验室自己的Logo。”聊起和学生相处的日常,张彦峰流露出喜悦的神情。
保持“误差值向上”的平常心
深耕化学专业多年,张彦峰善于用实验思维来看待一切。“实验难免会出现误差,这是客观规律,只需要保证自己的误差在平均值以上就好。”他鼓励学生将学业和生活的“误差值”限定在可控范围内,促使自身处于稳定状态——这是张彦峰总结出的“误差值向上”的方法论。这既有利于锻炼学生们“沉得住气”的坚韧心态,亦能磨砺学生们“坐得冷板凳”的科研精神。
葆有着这份保持“误差值向上”的平常心,张彦峰更加能够尊重学生们的主体性,他从不在学生身上做选择题与判断题,规避评价学生的优劣,只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纰漏为何出现,又要如何去解决。
张彦峰回忆起他带的第一位博士生:最初学生由于本硕期间基础训练匮乏,难以应付博士的学业难度,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他没有批评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而是建议其先确定目标,不论大小。张彦峰看着学生从小目标的实现中汲取自信,最终成为团队中令师弟师妹信任的大师兄。
“非常可爱。”张彦峰如此形容他的学生。他能清晰地记起每一位学生入学时对未来的期待和迷茫,他深谙自己作为一名导师的职责,同时也深知教学相长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上下级,而是并肩前行的逐梦人。”
在学生眼里,“活力”和“负责”是张彦峰的代名词,出于热爱,张彦峰一直投身在化学产学研事业、投身在国家发展事业上,呈现出无限的活力。即使长路漫漫,即使常有波折,对学生、对科研、对自身的责任心使得张彦峰总是以领跑者的姿态带领团队奔赴下一程。
(来源:交大新闻网 文字:研究生院学位办 仙交小融 薛子晨 蓝若茜 张庭鹤 图片:仙交小融 薛子晨 蓝若茜 张庭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