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校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建言 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 2025-04-01 点击量:

28-327日,西安市、商洛市及西安市碑林区、雁塔区、新城区、未央区、莲湖区两会先后召开,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8人先后出席有关会议。会议期间,我校代表委员们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积极提交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参与分组、小组讨论,接受媒体采访……以不同的形式履职尽责,围绕市、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建言献策,贡献交大智慧力量。

会议期间,西安市人大代表徐蕾、邓景元、黄凌,西安市政协委员刘红忠、刘俐、谭厚章等分别接受西安电视台、西安教育电视台、各界导报等媒体采访,围绕医养结合、学生健康、基础教育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物业收费等建言献策。新城区人大代表陈海文荣获西安市新城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履职突出代表”荣誉称号,碑林区政协委员熊杰撰写的提案《关于加大打击力度遏制对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的建议》被碑林区政协评为“2024年度优秀提案”,未央区政协委员田辉荣获未央区政协“2024年度优秀委员”荣誉称号。

精准议政建言 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担当作为

会议期间,地方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代表委员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我校代表委员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科教资源赋能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春节期间,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火爆引燃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社会大众对人工智能话题的高度关注。各级代表委员也纷纷围绕人工智能话题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支招献策。商洛市作为西部后发地区城市,面临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技术人才短缺等挑战,如何走出一条大模型应用和普及的快车道?商洛市政协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唐亚哲教授建议商洛市要科学布局大模型应用与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深化应用场景服务本地特色产业与民生需求,构建多层次应用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治理机制,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碑林区科教资源丰富,具有创建‘碑林人工智能产业园’的优势”,碑林区政协委员、公共卫生学院马天有建议碑林区通过构建高校 - 政府 - 企业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实施智汇碑林人才工程、强化政策与要素保障等措施整合区内高校资源,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提升碑林区综合竞争力。

高端机床为代表的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被视为大国博弈的杀手锏。结合陕西省工业母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红忠教授,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刚教授等提交了“关于推动西安工业母机产教创新高地的对策建议”,建议对照国家战略布局加快“一院一基金”建设、统筹在陕科技要素资源强化协同和一体化布局、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留人引人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助力提振经济发展、带动城市能级提升。

针对西安如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西安产业升级问题,西安市政协委员、能动学院谭厚章教授建议,成立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领导小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承接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东部转移产业给予政策支撑,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重点打造新型电子产业集群、建立大飞机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建议通过超前规划顶层设计、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疏通产学研连接快车道、在产业链上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人才管理制度、构建一批产业创新集群、打造产业集群功能圈、建设核疗园区发展核疗产业等举措,进一步推动雁塔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围绕雁塔区如何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问题,雁塔区政协委员、经金学院贺忠厚副教授积极建言。

现代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城市能级的重要支撑。雁塔区政协委员、经金学院彭晖副教授建议雁塔区服务业要科学统筹谋划,健全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要精准合理布局,增强产业链协同集聚效应;要强化数智赋能,激发创新链协同发展潜力;要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品牌力协同增长效能。雁南商圈是雁塔区新兴的重要商业板块,近年来已展现出强大的商业吸引力和辐射力,但周边业态相对单调、交通拥堵问题突出、休闲娱乐功能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商圈的进一步发展,雁塔区政协委员、西咸新区交大科技创新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永康建议从丰富业态、解决交通问题、完善板块休闲娱乐功能等入手,进一步丰富雁南商圈业态,打造更具魅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商业新地标,助力提升雁塔区的商业竞争力。

碑林区是全省乃至全国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最密集的城区之一,科教资源优势明显。但是区内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如何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作用赋能经济发展?碑林区政协委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王文杰教授建议从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成果的就地转化、引育结合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更多措施,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大学+”经济新动能。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了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聪明才智,从2003年开始,全国老龄委连续组织开展“银龄行动”,得到广泛好评。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老年人的作用?碑林区政协委员、校保卫处熊杰建议发挥区内高校院所优势,用好区内老科技工作者资源,通过开展搭建合作平台、整合资源,畅通合作渠道、促进成果转化,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参与热情等方面的工作,让更多老科技工作者参与挖掘优质项目资源、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城区人大代表、第二附属医院马肖容主任医师建议通过建立高层次银龄团队、搭建强效能数智平台、开展强优势智援服务、树立有特色银龄品牌等举措,挖掘好优势银龄智慧,组织好创新银龄活动,发挥好各界银龄力量,进一步激发银龄活力,助力社会服务,实现互助养老双向幸福。

聚焦群众关切 在服务为民中写好履职答卷

反映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基层代表委员们的重要职责之一。市、区两会期间,我校代表委员们围绕老年人养老护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居民健康、交通出行、街巷治理等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基层群众发声。

当前,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延迟退休政策”背景下老年群体的疑惑及给带来的变化,未央区政协委员、第二附属医院田辉建议加强宣传、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拓宽延迟退休就业渠道,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理解和认同,确保政策平稳落地、顺利实施。针对如何主动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发声。雁塔区政协委员、第一附属医院张少强主任医师建议将居家和社区养老纳入区级规划,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根据老人年龄、身体状况、来源、个人爱好等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形式,在家庭安装扶手、防滑垫等,提高居家环境的安全性,更好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西安市人大代表、校医院副院长徐蕾建议通过加强政策协同完善政策衔接机制、加强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解决当前医养结合机构中养老床位与医疗床位“一张床”顺畅转换存在的问题。新城区人大代表、第二附属医院马肖容主任医师建议通过“筛查-分层-干预-支持”全链条设计,结合政府指导和医疗支持,技术创新与社会动员,建立 “阿尔茨海默病(AD)三早(早筛、早诊、早治)生态圈”试点等工作,有效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就医和诊治延迟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导致丢失关键时间窗口、治疗效果不佳和生活质量下降的现象。雁塔区政协委员、第一附属医院李卫敏副主任医师建议社区食堂制作营养标签,方便老年人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理的饮食。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不仅牵动每一个家庭的心,更关乎民生福祉和祖国未来发展。针对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低龄化、严重化的发展趋势,西安市政协委员、交大附中校长訾艳阳教授建议从课程融合、活动融合、师资融合、评价融合入手,改变心育、体育与美育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融合不足、各自为政的现象,构建心育、体育与美育深度融合育人体系。新城区人大代表、第二附属医院马肖容主任医师建议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常态筛查管理机制,构建“家校社医”协同合力,建设心理健康服务平台,进而形成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合力。

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围绕地方政府和个人如何落实“体重管理年”,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西安市人大代表、第一附属医院邓景元副主任医师提交了关于西安市推广体重管理的建议,从构建科学宣教体系、完善支持性环境、分层分类精准干预、科技赋能与数据监测建立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系列建议,希望从体重管理的小切口切入,让全市人民注重食品安全、吃动平衡、心理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等,管控好自身肥胖问题,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体重管理——健康西安模式

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是保障女性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项目。针对既往两癌筛查存在覆盖不全面、质量难保障以及阳性人群缺乏闭环管理等问题,新城区政协委员、第二附属医院张淑群主任医师在“关于新城区内两癌筛查闭环管理的提案”中建议在新城区建立以西安交大二附院为核心的闭环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完善阳性人群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实现新城区女性两癌筛查的全覆盖、高质量和闭环管理,提高两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疾病死亡率,切实保障女性的健康权益。

近年来,西安市主要道路的拓宽、路口的改造让西安市的交通状况有了长足的进步。西安市政协委员、第一附属医院刘俐教授在调研中发现有些路口由于车的动线、斑马线设置、红绿灯时长、转向和待转区等设计不合理,在车流量高峰容易出现拥堵现象,她建议有关部门对西安市主要交通路口的斑马线、红绿灯时长、左转待转区或直行待行区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使西安的交通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进一步提高西安的城市格局和国际化大都市形象。

地铁出行是当前比较方便快捷实惠的出行方式。随着高铁新城草滩板块的建设发展和片区人数的增多,草滩片区的许多人十分关心当地的地铁规划建设。未央区人大代表、城市学院张世梅教授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提交了有关的人大建议,建议西安市政府及相关单位积极响应民众关切,尽早考虑高铁新城草滩板块的地铁规划建设。

社区、街巷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良好的宜居环境也是每个人的希望和追求。针对大量背街小巷存在的车辆违停、道路拥挤、占道经营或堆放、卫生环境较差等现象,碑林区人大代表、校纪委副书记申丹等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加强背街小巷的规划设计,有针对性的建立交通治理和城市管理的专项工作方案,加大对重点背街小巷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环境改造提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功能拓展打造特色,引入智能化技术手段等,推动社区周边街巷治理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针对有些地方公共厕所设施不充裕以及缺少相应的标识问题,碑林区政协委员、外国语学院金中教授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调研,对公厕分布做整体评估,通过修建固定公厕或增设简易公厕、开放街道旁商家自用厕所,增加公厕标识,解决行人、就近工作者以及路过的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等的如厕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的人性化。针对部分公共场所(如地铁站、商场、景区、医院等)的标语、警示牌、广告等用语、文字方向和顺序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新城区人大代表、第二附属医院陈海文主任医师建议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开展宣传与整改行动,进一步加强双语标识审核,提升信息传达效率、减少公众误读,塑造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