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在京开幕,西安交通大学统一战线成员高度关注。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发表重要讲话,在统一战线成员中引起热烈反响。连日来,学校统一战线成员通过学习讨论、撰写心得等形式,抒发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赞许,对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信心。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对医疗卫生事业、教育事业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的一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本职工作、参政建言、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为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自豪“十三五”成就,为“十四五”目标而奋斗
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交大委员会主委,公管学院杜海峰教授表示,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在取得抗击新冠疫情胜利的同时,还完成了脱贫攻坚——在中国消灭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的伟大壮举,顺利达到了十三五预定的各项指标。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即将制定和实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变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光荣传统,发挥高校教师专业优势,为“十四五”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会常委、民建交大委员会主委,法学院吴平魁副教授说,今年“两会”将审查和讨论的“十四五”规划和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围绕“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和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出贡献。
陕西省人大常委、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副主委、农工党交大委员会主委、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刘青光教授表示,回首过去一年,中国的发展奇迹令人惊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教育改革也取得显著进展。展望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作为民主党派,我们对“十四五”期间社会和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将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动摇,不断增强学习、强化担当,鼓舞干劲、扎实履职,谋民生之利、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立足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陕西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常委、九三学社交大委员会主委、能动学院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斌教授表示,经过5年持续奋斗,特别是经过了2020这一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十三五”规划目标未受疫情影响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跃上了一个大的台阶,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年“两会”上广大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为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第一步建嘉言、献良策,令人无比期待。
雁塔区政协委员,民建交大委员会副主委,经金学院副院长赵春艳教授谈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两会”召开意义重大。回首“十三五”取得成就,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西部高校从事经济领域方面教学科研的教师,特别关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等话题,希望国家出台更多政策,确保我国经济继续高质量发展,广大乡村在解决贫困问题后进一步走向振兴、走向富裕,西部高等教育得到国家更多支持。自己也将在教书育人、建言献策、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好作用。
西安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代表人士、西安交大机械学院教授刘红忠表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坚决的中国态度、坚韧的中国意志、坚定的中国自信和磅礴的中国力量。“十三五”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国家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十四五”期间,希望国家坚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加快构建稳健开放、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发挥国内大循环内需潜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唯有坚守工业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以奋斗创造历史,以实干成就未来。
学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民建交大委员会副主委、能动学院谢永慧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传承和发扬好“西迁精神”,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对祖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忠诚,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执着,建设好自己所在的学科,为祖国、为西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把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全国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民进交大委员会副主委、电信学部吴朝新教授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发展改革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以及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时代要求。现阶段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引领国际科研与学科体系的硬件平台,重要的是我们要树立自信,将国家的需求与科学的发展相结合。在国家“破五唯”的指导方针下,建立学术自信,从跟随到引领,从理论到技术转化,走出一条适合我们国家自身的学术发展道路。
新城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交大委员会委员、第二附属医院马肖容教授谈到,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政协委员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情鼓励、谆谆嘱托、殷切期望。作为临床医生、高校教师,援鄂归来、回归岗位,肩负护佑人民健康和培养医学人才的双重重任,更加深刻认识到生命至上、德能双育是新时代赋予医学和教育的使命担当。唯有踏实坚守,方有诗和远方。
民进会员、材料学院陈凯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也是西安交通大学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弘扬“西迁精神”,秉持“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奋斗”核心内涵的有力支撑。我们要继续完善专业教学,推动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大格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主旨,不断在改革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九三学社社员、化工学院费强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将致力于传承西迁精神,聚焦发展科技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积极参与推动学校“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在培养人才、孵化企业、转化成果等方面助力西部科技创新,开启西部建设新篇章。
无党派代表人士、研究生院副院长、电信学部刘明教授表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深耕在学校科研、教学、管理服务一线的青年学者倍感自豪、深感责任重大。一方面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好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学科关键科学问题,突破技术封锁,强化团队科技创新思维,推进实验室平台建设,在基础理论基础和创新引领技术两方面筑牢根基。
无党派代表人士、电气学院副院长杨旭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医疗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上提出,“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当前高校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指明了方向,我们优势工科专业应该以高质量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为中心,通过改革教育模式、产教协同、科教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发挥好高校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服务于创新国家的发展战略。
陕西省留联会副秘书长、校留联会秘书长、生命学院刘华东教授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中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令我倍受鼓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永远怀着爱国奉献的赤诚之心、弘扬听党话跟党走的西迁精神,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做党和人民的“四有”好教师,同时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淡泊名利的心态和定力完成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