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统战

交大统战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交大统战》2008年第7期
发布时间 : 2012-07-04 点击量:

2008年第7期 (总第64期) 

工作动态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教授来我校调研

省委统战部来校调研 座谈文化统战工作

我校参加第十三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

我校参加省侨联第七期侨务干部培训班

基层组织信息

民革交大委员会两建议被列为省政协提案

九三学社交大委员会举办离退休人员茶话会

简  讯                               

王兆安教授作为带头人的教学团队获2008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民盟成员卢秉恒院士项目获2008年“973计划”立项资助

谷玉梅副教授参加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邸德海副教授参加陕西省无党派人士培训班

仲伟周教授、王冰副教授参加九三学社省委青年骨干班培训

九三社员仲伟周教授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

人物风采
著名爱国侨领、一代名医吴世华教授的绚丽人生

我眼中的老师——记民盟交大委员会委员黄上恒教授 

工作动态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教授来我校调研  

    1118上午,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国际展览局规划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席周汉民教授一行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建陕西省委李冬玉主委等民建省、市有关领导陪同下,来我校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我校副书记、副校长丘进代表学校在科学馆107室会见了周汉民副主席一行,对他们来校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历史由来、学校发展情况等。

会见结束后,周汉民副主席在科学馆207为我校师生和民建交大总支会员作了“把握世博机遇,促进陕西发展”的报告会。他从世博会的历史、世博会申办经过、上海世博会的进展、上海世博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五个方面为大家分析了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的经验、上海世博会的理念和规划以及举办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的重大意义,诠释了“和平、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和国家进步的永恒主题。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张张鲜亮的图片,中英文的巧妙结合,精彩的报告不时博得阵阵掌声。据了解,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将设有陕西展馆,此外,西安市的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也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目前陕西省和西安市有关部门正在抓紧时间做好相关筹备工作,将充分运用世博会这一平台,完整、全面、重点突出地展示陕西的历史文化特色、城市发展进程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新成就,让世界了解陕西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理解和把握,吸引海内外观众对陕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报告会结束后,周汉民副主席与民建交大总支会员代表亲切座谈。党委统战部部长张定红汇报了我校统一战线的情况和近年来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民建交大总支李峰主委、吴平魁副主委等汇报了民建交大总支基本概况和开展工作情况。在听取汇报后,周汉民副主席对交大统战工作尤其是民主党派及侨联基层组织负责人列席校长办公会、党外人士担任学校特邀监察员等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周汉民副主席说交大作为全国最著名高校之一,希望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并希望我校在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党外干部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总结经验,扩大在全国和陕西省的影响。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建陕西省主委李冬玉等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随后,周汉民副主席一行参观我校的校史馆,并题字留言。 

              省委统战部来校调研 座谈文化统战工作  

    115上午,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家春、六处处长闫保兴、副处长张琼霞到我校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与我校各党派人士座谈文化统战工作。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我校副校长蒋庄德参加座谈。

王家春副部长谈了自己对文化统战概念的理解。他指出文化统战的范围很广,希望各位老师结合自身工作,集思广益。

对“如何发挥我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优势,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专题,我校各党派代表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各抒己见。代表们从展现地方特色的电视连续剧、戏曲、音乐、诗词、书画等文化表现形式谈起,一致认为对同宗同源文化的认同,是文化统战工作的基础,文化统战工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出了陕西省在文化统战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促进策略。与会代表们认为,陕西是文化大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文化统战工作大有可为。

蒋庄德副校长指出,文化统战工作一方面是如何赢得海外同胞认同,另一方面是如何加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我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东西方文化差异等与文化统战工作相关的课题研究。

参加座谈会的代表有:我校统战部部长张定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梁莉;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省政协委员李明德;人文学院教授、民革党员、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市政协常委陈学凯;管理学院教授、民盟交大委员会常务副主委,省、市政协委员苏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民建交大总支委员、省政协委员谷慎;人文学院副教授、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谷玉梅;管理学院教授、民建交大总支委员会委员周支立;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九三学社陕西省经委会委员仲伟周等。

近年来,我校在对港澳台事务中以文化认同为导向,以学术交流为桥梁,借助历史名城,依托百年名校,开展全方位的两岸三地交流活动,如两岸合作办学、举办学术会议、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等,促进两岸青年相互了解,使我校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交流的领域不断扩大,交流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尤其是通过两岸三地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我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加深了两岸青年学生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增进了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来源:交大新闻网)  

           我校参加第十三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   

     20081110第十三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杨振斌司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六局沈冲局长,广东省委统战部赵健副部长,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从事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和代表,以及部分省委统战部、高校教育工委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参会代表围绕高校统战工作研究、高校党委知识分子工作研究、高校民主党派建设工作研究、港澳台侨统战工作与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得到国家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共中央统战部陈喜庆副部长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向大会发来贺信,中共中央统战部六局沈冲局长、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杨振斌司长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统战部六局沈冲局长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正值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结合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要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越牢固,统一战线的团结就越巩固。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第三,要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推动高校统一战线成员的和谐,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第四,要突出实践特色,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一定能够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取得新成绩。

国家教育部思想教育司杨振斌司长在讲话中指出: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之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留学归国人员、港澳台侨师生不仅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本力量,也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支撑,更是保持港澳台地区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推动力量。 

我校党委统战部向大会提交了两篇论文,编入第十三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我校王根聪副部长参加会议,并在分组讨论会上介绍了我校港澳台侨统战工作及民族宗教工作的作法和特色,就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跟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我校参加省侨联第七期侨务干部培训班  

    按照中国侨联关于“各级侨联组织要制定教育培训侨务干部的规划,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知识面宽、热心为侨服务的高素质侨联干部队伍”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我省侨联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侨务工作思路,9月24至26日,陕西省第七期侨务干部培训班在西安举办,省侨联党组书记刘选民同志致开班词。省侨联聘请省上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内容丰富的授课,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形势及当前热点问题,台海局势及我国对台方针政策,国家安全涉侨方面知识,我国法律构架和各类案件管辖等等。这些培训内容对日后侨联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来自我省基层的40多位侨联干部参加了培训学习,我校统战部张定红部长、侨联委员锁志海副秘书长、谭兴旺副秘书长、吴玉华委员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是陕西省侨联在陕组织的首次干部集中培训。(交大侨联 锁志海) 

基层组织信息   

               民革交大委员会两建议被列为省政协提案  

    近日,民革陕西省委来函告知:我校民革委员会年初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的建议》,被民革省委作为集体提案在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并被列为省政协第48号提案。该建议还被民革省委在民革全国参政议政成果汇报会上交流。同时,民革交大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郝西燕提交的《关于陕西省人文技能工程总体规划(2007-2010)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也被民革省委作为集体提案在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出,被列为省政协第50号提案,同时该建议被民革省委领导在省人大十届一次会议作为建议提出,列为省人大第27号建议。该建议引起省上领导的高度重视,被朱静芝副省长督办。                   (民革交大委员会)   

                九三学社交大委员会举办2008年重阳节离退休人员茶话会  

    2008926上午,九三学社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东区一、二支社在33楼活动室举办九九重阳节茶话会。每年重阳节举办茶话会在九三学社交大委员会已形成了传统,目的在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社员之间及社员与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加这次活动的社员共有40多位,许多著名老教授,如蒋大宗教授、九三交大委员会老主委陈翰老教授等,都风尘仆仆地赶来参加这次聚会。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的溪耕思副主委、赵东科副主委和办公室主任李青莲,校统战部王根聪副部长等也专程赶来参加。校统战部的老领导龚守印和田宏同志也参加了茶话会。

茶话会由九三交大委员会副主委傅秦生教授主持,社省委的溪耕思副主委和赵东科副主委代表社省委向九三交大委员会的老年同志表示了良好的祝愿,并介绍和通报了社省委有关老年和抗震救灾的一些情况;统战部王根聪副部长代表统战部向老年同志表示了深切问候。九三交大委员会王兆安主委代表九三交大委员会向老年同志表示了良好的祝福,并汇报了08年度工作的工作情况。然后大家畅所欲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蒋大宗老教授、诸文俊教授和陈光遂教授等许多老教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 、“神七”载人飞船和“嫦娥”绕月卫星的成功发射。

一些老社员谈到九三学社对自己的关怀,充满了对九三学社的感情,就是他们的这种感情支撑着交大九三的发展壮大,他们是交大九三的主体和灵魂。茶话会上,已故九三社员王瓉先师的夫人、同为九三社员的陕西师大退休教师李远芳教授唱起了悠扬的奥运主题歌“我和你”,全体跟唱,再次激发了大家的热情。茶话会结束后,许多老同志还感情醇厚、恋恋不舍,言谈中充满了对九三学社的感激之情。                    (九三学社交大委员会)

简  讯    

           王兆安教授作为带头人的教学团队获2008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名单,我校2个教学团队榜上有名,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九三学社交大主委、电气学院王兆安教授作为带头人的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教学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教学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本次评比经过学校推荐、省级评审、专家评审等程序,全国共评选出3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来源:交大新闻网)  

           民盟成员卢秉恒院士项目获2008年“973计划”立项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973计划”)2008年度申报评审工作结束,共批复74个项目,我校民盟成员、机械学院院长卢秉恒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超高速加工及其装备的基础研究”获得资助。本次我校共有2项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获得资助,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6年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973计划”项目。 

973计划”是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科学目标为推动的基础研立项,究计划,涵盖了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科学前沿八大领域。“973计划”资助项目必须满足紧密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的基础性研究;或瞄准科学前沿重大问题,体现学科交叉、综合,探索科学基本规律的基础性研究;或发挥我国的优势与特色,体现我国自然、地理与人文资源特点,能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重大基础性研究。“973计划从1998年启动以来,截止到2008年共立项456项,聘任项目首席科学家451人,十五以来我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共承担“973计划”项目8项。(科技在线)  

         谷玉梅副教授参加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文化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8111012日在重庆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两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沈铁梅;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李修松教授;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编剧、著名主持人赵保乐老师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文化名人。我校委员、人文学院艺术系谷玉梅副教授参加本次会议。

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做了题为“伟大的时代需要我们大有作为”的重要讲话。接着大会讨论了《文化委员会工作规则》、文化委员会五年工作重点和2008年文化委员会重点课题。五年工作重点一是围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二是探索民建扶贫工作新途径,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2008年文化委员会重点课题包括《关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调研》和《影响和制约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我校谷玉梅副教授是连续两届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文化委员会的委员。近年来,谷玉梅副教授从事陕西民间鼓舞的研究,此项目于20089月获得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会期间,谷玉梅副教授结合自己的调研,对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关于陕西咸阳地区蛟龙转鼓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调研报告》。报告包含三部分内容:一、蛟龙转鼓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价值;二、蛟龙转鼓的艺术特色及其文艺表演团体表演现状分析;三、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蛟龙转鼓的途径及对策。谷玉梅副教授指出:这种鼓舞艺术是迄今我国境内现存唯一的艺术形式,它是受周、秦、汗、唐文明的影响,与我国古代社会嬗变、政治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特别是在研究明代宫廷文化、乐礼制度方面是一个空白。谷玉梅副教授还强调,民间鼓舞具有很强烈的表演性和艺术感染力,400多年后,我们再次挖掘它、研究它、发展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该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并对陕西蛟龙转鼓的挖掘保护、继承开发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民建交大总支委员会) 

        邸德海副教授参加陕西省无党派人士培训

2008年10月21日,由陕西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全省无党派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培训班”在省妇幼活动中心开班,学员由来自全省各地、各界的40余名无党派人士代表和新的社会阶层代表组成,我校无党派人士、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邸德海副教授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在培训班的开学典礼上,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家春同志就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和关于“无党派人士”的认定、参政议政工作等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在内的社会群体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活跃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这样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其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新时期的无党派人士作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代表性,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教育、医疗等领域。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必然能够推进经济社会的进步,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解永强教授和陈少康教授分别讲授了中国政党制度和科学发展观。

培训班授课结束后,学员们结合本人的工作交流了参加本次无党派主题教育活动的学习感受,并对开展无党派人士的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信息与网络中心) 

         仲伟周教授、王冰副教授参加九三学社陕西省委青年骨干班培训  

    2008102427日,九三陕西省委青年骨干学习班暨陕西社会主义学院第193期青年学习班在陕西社会主义学院顺利进行。我校九三学社社员经济与金融学院仲伟周教授、医学院王冰副教授参加本次学习班培训。在本次学习班上,来自全省的九三省委机关、直属支社以及全省10地市九三机关的35名学员,分别在陕西省委党校李晓燕教授、曹飞教授,以及陕西社会主义学院解永强教授、何虹教授的指导下,集中对科学发展观、政治交接与政治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与发展、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等专题进行集中学习与研讨。九三陕西省委主委周卫健女士与专职副主委刘斌女士、陕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辛建民先生、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郑洁女士等,也多次到场指导学习与研讨。通过本次培训班学习研讨,使学员对许多问题取得了深层次的广泛共识!     (九三学社交大委员会)   

        九三学社社员仲伟周教授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

118上午,经金学院在西校区财经主楼八楼国际交流厅举行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经金学院党委书记张文科教授,科技处贾毅华副处长,研究所所长仲伟周教授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发展研究室郝鸿毅处长为研究所揭牌,国土资源部夏响华处长,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任保平教授等出席。仪式由经金学院副院长孙早教授主持。

据悉,该研究所目前下设能源产业、能源国际合作、能源安全和能源风险四个研究部分,将在今后的科研中充分发挥经金学院、管理学院、能动学院等学科优势,联合攻关,主要解决能源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研究所所长仲伟周教授说:“研究所的目标是联系院内外、校内外、国内外,把研究所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能源科研基地、人才培养基地。”部分与会人员在会上发言。(来源:交大新闻网) 

人物风采          

                 著名爱国侨领、一代名医吴世华教授的绚丽人生

吴世华,教授,1936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疗系。现在美国华盛顿从事中医及针灸工作,开设诊所。留美著名医学专家,著名爱国华侨领袖。 

               一、艰难而勤奋的求学生涯

教授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在这块贫脊的黄土地上,他家祖祖辈辈都过着贫困的生活。吴家几代人,没读过书,不识字,为了改变命运,父母希冀吴世华上学受教育。

吴世华果然不负父母之望,学习认真,成绩出众。上初中时,一场疾病让他定下决心,自己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制服疾病魔鬼。

正是他从小树立的远大理想和求知若渴的坚定信念,使他在难苦条件下能够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初中毕业,吴世华考取中等专业学校——兰州卫校。在兰州卫校的三年里,他是学校里最穷困的学生,在如此困境下,以三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把全部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他在学习上的无限追求和在生活上的无所追求,使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名列前茅。为此,吴世华被选送考取到西北医学院学习。

在西北医学院即现今西安交大医学院,在如此众多学生中,吴世华说着犹如外国语的甘肃土话,穿着一身土布衣裳,尤其穿着一双家里自制的又厚又硬的布底鞋,走起路来就忮忮作响,同学们常常取笑他。吴世华一心放在学习上,对此全然不在乎。他话语不多,但很有头脑和主见,在校期间就开始学习研究中医、中药和针灸。由于他酷爱中医,再加上他的一身打扮,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吴老。三年级,学习进入临床课阶段,大家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身为班长的吴世华组织班上四位特别爱好针灸的同学们,免费为十几里以外的聋哑学校的学生进行针灸治疗。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带干粮,风雨无阻,对每个受诊儿童,集体会诊,请老师详细指导。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每个指定穴位,然后再应用于病人身上,经过一、二个疗程,有效率达98%;吴世华还曾去陕南山区,以一根根银针为山区人们防治疾病。每逢假期,回到家乡,他不仅要帮助家里干农活,还要给远近赶来的乡亲们看病,作医疗咨询。

医学院毕业后,吴世华以品学兼优被留校。他做教学工作是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从事医疗工作,是位深受爱戴的好医生。他在陕西及全国各地考察过治白血病的中草药及其生长地,攻克过血癌这一高难科研课题并取得卓著成就;他也去过非洲,为苏丹人无微不至地解除疾苦,编下《苏丹南方常见热带病》一书;80年代中期,他来到美国,从一位普通的留学人员成为一名享有盛誉的医学专家;从1993年至2003年,连续十年应聘为华盛顿市长中医针灸顾问委员会主任。 

                 二、朴素而清贫的生活

吴世华经过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如今成为华府地区著名中医,成为医治白血病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市市长中医针灸行业顾问,国内外知名的华裔杰出人士,取得无数成果,受到多次表彰。年过七十,功成名就。但是,他的生活却是朴素而清贫。当人们看到吴世华在华盛顿老中国城那间经营多年的小诊所时,不免有些惊讶,这和吴世华教授的成就及名气太不相符了。房屋很旧,还是他们当年到华盛顿时租过的房子,后来买下了。楼上不大一间房用来诊治疾病,两间房用来做针灸治疗室。楼下房间一角堆满每天要用的草药。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仅有的几样家具都是老伴捡来或者别人送的。吴世华照样在那每天如一日,一丝不苟地为病人诊脉、开方。

吴世华每次出去参加会议他都是找最便宜的住房,吃的是超市买来的一种干面,然后买一些减价菜、水果。吴世华和老伴一起去日内瓦参加第16届欧美肿瘤学会会议,一路经过莫斯科——列宁格勒——日内瓦,他一路上生活十分节俭,吃的是自己带的烧饼、煮鸡蛋和咸菜。吴世华太太雷巧玲女士说:老吴出生的甘肃靖远县,是甘肃最穷的地方。吃的水只能靠天下降雨。我们的家具都是捡来的。你看这椅子和孙子的座椅,都是捡的。电视是朋友送的。儿女们在拍卖行给他买了一张床,他高兴得不得了。近年来他向家乡和母校捐款有二十多万美元,他对家乡和母校的孩子和学生们充满了感情,他要帮助他们都能上得起学。家乡的人来看了我们的生活以后,都很吃惊,竟是这样简单。 

           三、热爱祖国、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活动家

吴世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奉献桑梓,热心于侨胞的公益事业,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社会活动家,大华府地区的著名侨领。吴世华是大华府地区中国西北同乡会的创始人之一,1997-2000年担任副会长,2000-2004年担任会长。200412月西北同乡会理事会通过决议,聘任吴世华为该会的终身名誉会长。吴世华还是西安医科大学校友会的创始人、会长和永久荣誉会长。2004年,吴世华分别被中国侨联、陕西侨联和甘肃侨联聘为海外顾问,教授虽然身在美国,却仍然心系中华。他一面在华府悬壶治病,一面关心和帮助祖国的教育事业。他待人诚恳,乐善好施,十分热心公益事业,虽然他生活非常清贫淡泊,却向他上过学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捐赠了二十多万美金,设立了吴世华教育基金会吴世华奖学金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校庆110周年华诞之际,教授因工作忙不能回校参加校庆,便专程寄来3万美元分别做为“思源活动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学术报告厅”和“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馆”建设的捐助款。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庆祝成立70周年之际,教授不但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庆典活动,又捐出两万美元设立奖学金作为母校对自己教育培养的回馈。他还捐资修建小学校舍,赞助老人及灾区人民生活。他多次慷慨解囊,给祖国灾区捐款,如为了沉痛悼念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受难的同胞们,吴世华教授一家三代人在中国大使馆开放吊唁期间,曾先后三次去大使馆沉痛哀悼地震中死去的同胞亡灵。 吴世华教授不但捐款2000美元,并踊跃参加了527的大华府侨学界赈灾餐会和531的赈灾义演活动,以实际行动对震亡同胞表示悼念。 

           四、医术超凡,名誉千秋

1956年,吴世华毕业于兰州卫校医士班,开始行医。同年,吴世华考入西北医学院,1961年,吴世华从西安医科大学(原西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此后的二十六年(1961-1986),除了一部分时间被选派到外地学习、进修、行医和从事医学专题研究外,吴世华一直在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1年被提升为副主任医师,1990年被晋升为教授兼主任医师。吴世华曾经师从陕西省著名老中医米伯让教授,中国著名中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中医研究员、血液病专家周霭祥教授,中医妇科专家钱伯萱教授,杂病专家方药中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使他受益匪浅。1973~1974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修,在中国著名血液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教授的直接指导下,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专题研究。此后若干年,他在白血病的治疗和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注意。1984年,在洛阳召开的中华血液学学会第二次学术会上,急性白血病存活5年以上全国只有52例,吴世华一人独占三例,因此获得陕西省政府、陕西省卫生厅、西安医科大学的科技成果奖。1979-1981年,作为优秀医生,他被选派到苏丹,担任中国赴苏丹医疗队的医学专家。在苏丹的两年中,他不仅全心全意治病救人,而且善于总结和研究,出版了题为苏丹南方常见热带病的专著,并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了苏丹南方睡眠病77例临床报告等论文,反响很大,受到中国著名热带病专家钟惠兰教授和贺联印教授的重视。

1986年,吴世华来到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及纽约史隆--肯特瑞癌症研究中心从事癌症研究6年,被芝加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1992年,吴世华在美国首府华盛顿创建中国传统医学中心,开始在美国行医。由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短短几年中他就成为大华府地区的名医。1993年以来,吴世华被历届华盛顿特区市长聘请为特区中医针灸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20015月,吴世华受聘成为华盛顿的首都中西医结合大学教授兼自然医学系主任。200110月,吴世华被选为美国大华府地区华人中医学会副会长。2003918-19日,吴世华教授应邀参加中华中医学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中医学博览会。2002420-23日第二届国际中医男科学会专题讨论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吴世华教授应邀主持大会开幕式,在全体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并当选为第二届国际中医男科学会副主席。2003923-25日,世界中医学联合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成立大会,吴世华教授当选为首届理事会理事。20056月他应邀赴泰国曼谷参加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首届男科学专业委员会与第三届国际男科学会大会,当选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男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暨国际男科学会副主席。2005119,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中医药科学院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举办了“世界中医药发展论坛”,吴世华教授应邀作的学术报告受到高度重视。

吴世华对中医和西医都有着很深的造诣,长达50年的行医实践,又使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他已发表了89篇医学论文,出版了6本医学专著。目前他是孙思邈(中国唐代医学家)研究会荣誉主席、美国针灸学会会员、美国中医学会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员、美国血液学会会员。他的行医实践和医学研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吴世华教授是一位学贯中西、精通理论、长于临床的名医。

1995年,吴世华作为杰出的亚裔科学家受到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1997年,吴世华教授受到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20015月被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评聘为院士。2001年,他获得了中国民族文化与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特等奖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荣誉奖 2003917,美国华盛顿特区卫生局向吴世华颁发了杰出贡献奖,表彰他在作为市长中医针灸委员会顾问的十年(1993-2003)中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贡献。2004527,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亚裔传统月庆祝大会上,市长威廉姆斯亲自向吴世华教授颁发社区杰出服务奖,使吴世华成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移民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人。2004720-24日,吴世华教授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侨联第七届代表大会,被聘为海外顾问,受到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的接见。2006年和2008年,他又被西安市侨联第九届委员会和陕西省侨联第六届委员会分别聘为海外顾问。

(西安交通大学侨联主席王治伦  刊登时有删节)

今年11月在我校兵马俑bbs上先后出现一个帖子“最后一堂课”,短短3个小时跟贴高达300多个,很快进入兵马俑bbs的“十大话题”。11月 18号“我眼中的老师”,3天内跟贴再次多达200个,也进入兵马俑bbs的“十大话题”。是什么话题在师生中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呢?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我们仔细阅读完了所有帖子才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这两个话题都是学生在谈论一位老师教书育人的事迹。他在孩子眼里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一位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教学工作的老师。从几百个类似的回帖中我们可以真诚地感受到这位老师在学生中所具有的威信和教学魅力。文中提到的这位老师就是民盟交大委员会委员、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黄上恒老师。为此我们挑选了两篇文章予以刊登,借此表达对黄上恒老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几十年如一日的崇敬和感谢。

黄上恒教授,民盟交大委员会委员。1982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师资班。长期从事“弹性力学”、“计算力学”、“测量分析”、“板壳力学”和“科技英语写作”等课程的讲授。

我眼中的老师

—— 三尺讲台如舞台,因为有您,掌声雷动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黄上恒老师

这是一个英格兰阴霾寒冷的中午,我啃着三明治又一次来到兵马俑。偶然间看到十大上说老师不久后会离开讲台。忽然,心里不禁黯淡了下来,思绪也飘荡回了六年前。
    六年前,我刚上大三。在一个秋日阳光明媚的上午,我第一次坐到了老师的课堂里。当时一切都看似没有什么特别,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那时是我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当时的我虽然已经上过了两门专业课,可对力学还是很茫然。对专业偏见的情绪依然没有消散,对力学的领悟依然可以说是没有。已经记不请第一次上课的具体细节了,可有两点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是老师炯炯有神的目光,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他讲起弹性力学时,眼眸中充满了一种热爱,一种激情,一种狂热,当然,还有一份娴熟与自信。当时的我很好奇,究竟力学有什么样的魔力会让人焕发出如此与众不同的神采。在这份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就这样踏上了力学的征程。第二是他摆在讲桌上的一杯茶。当我看到那杯茶的时候,我的心里一震,原来他也是嗜茶之人。然后心中一乐,随即把自己手中的一杯茶也放到了第一排左侧的课桌上。从此,这个位子成了我的固定座位。从此,开始了我们师徒之间如茶般的情谊。

    力学的道路并不平坦宽阔这一点自不必说。当时的我面对力学,就仿佛面对着崇山峻岭,而我只是一个等级低得可怜的站在山脚下的人。弹性力学是我要面对要征服的第一座大山。听了很多师兄师姐们关于弹性力学的评论,我的很多伙伴甚至于我自己当时都快丧失了攀登它的勇气。可是一到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他热切的目光,听到他鼓励的话语,豪情壮志从心底又不禁油然升起。不得不承认,是他给了我征服弹力,征服力学的勇气。攀爬弹力这座大山的过程并不轻松,这是每个学力学的人都有所体会的。但在他的引领之下,这一路上虽然辛苦,却很享受。他用他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讲解着这一路之上的艰难险阻与波澜壮阔,为我们呈现出弹性力学的魅力。在他的引导下,我逐渐体会到了弹力之美,力学之美。当我攀爬到山顶时,回首望去,原来在老师的引领下我已经征服了它。回顾来路,我才意识到是他将毫无生命的复杂的令人望而却步的理论神奇般的变得栩栩如生变得浅显易懂变得亲切美好。是他的神奇成就了我的攀登,是他的魔力成就了我的成功。

    还记得最后考试之前的答疑,他告诉我我最多只能得九十九分,即使没有错,他也会找到一分的不足。可是我很不服气,因为对于弹性力学这门课,我不光倾注了我的辛劳,而且倾注了我的全部热情,甚至倾注了我的所有心血,所以我要一个完美的结局。第二天一早,我拿着奋战了一夜的卷子和习题又一次敲开了他办公室的大门找他答疑。看着我布满红血丝的眼睛,和过度亢奋的表情,他当时有些惊讶,恐怕他没想到我会为了一分而执著如此。然后他只说了一句,你该回去睡一会儿了。我至今都记得当时他充满赞许的表情,我知道他的那一分我拿到了。弹力是我上学以来最用心学的一门课,弹力的成绩也是我上学以来最漂亮的成绩。而这一切都因为我遇上了神奇的老师。

   结束了弹力的课程,原以为再也没有机会坐在老师的课堂里了。可谁知大四的时候,计算力学的主讲又是老师。如果说弹力让我认识到了老师的中文授课能力,那么计力又让我见识了老师的英文水平。计算力学因为是双语教学的缘故,所以每节课开始,老师必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英文格言,让大家译成中文。久而久之,这个环节成为了我和我的朋友们比拼英文的暗战。因为,每次谁先译出来,老师都会对谁报以鼓励和赞许的目光。而能获得一个水平很高的先生的赞许,对一个学生而言真的会获得空前的自信,至少于我而言是这样的。除了翻译环节这个前奏,上课的时候还会有听写环节。因为授课材料是用中文编写的,所以老师就自己找些英文书刊上的重点段落和章节作为补充材料给大家讲。如遇到重要的部分,老师还会要求大家将他念诵的段落听写下来。这样一节课下来,不仅学了力学还学了英语,可谓一举两得。因为计算力学强调双语教学,所以最后的考试并不是很难。其实,上老师的课只要认真听,最后的考试都没问题,这当时就已经成为我们全班同学的普遍共识了,所以上座率很有保障,因此老师的课几乎从不点名。

    大四上学期,轰轰烈烈的保研开始了。报谁的研究生,这是个问题,虽然导师们的信息在网上都可以查到,可到了选择的时候,大家都会找熟识的老师咨询咨询。如果说老师讲授的弹性力学让当时的我领略到了力学之美并且决定踏上这条力学之路的话,那么这一次当我在力学之路的三岔口上徘徊的时候,老师帮助我找到了方向。从此,我在力学的道路上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而在征程的起点我遇到了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导师。

    我的导师以他无私的品格,高尚的人格,精湛的专业水准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榜样。试想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怎么可能找到如此的良师呢?

    大四注定了是匆匆的一年,下学期毕业设计如火如荼的开始了。由于我的毕设被选到了当年的优秀文集里,所以需要我提供一篇英文摘要。我还记得在一个七月流火的下午,老师不辞辛劳的来到教研室找我,将我的英文摘要逐字逐句细细的修改润色了一番,直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方才收工。执著和认真的态度令当时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老师会给我那弹性力学的最后一分。

    我的大学生涯就在老师给我改完那篇英文摘要后正式落下了帷幕。在上研时,时常去黄老师的办公室,只因为他那里有一大书柜的书。老师的藏书可谓包罗万象,除了专业书籍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书。看书可以,可要想借书就不那么容易了。借书总体上说有些难度,因为借书有借书的规矩,有些书概不外借,有些书因人而借,有些书勉强可借。这一点上,我很理解黄老师,古往今来凡是爱书之人,很少会把自己珍视的书轻易外借。在可外借的书中,我偶尔会借去几本,老师就会让我把书名写在便签上贴于书柜正面,还书之时,划去书名即可。由此可见老师是个地道的爱书之人。

    后来,当我准备出国时,央求老师帮我写封推荐信。我原以为老师也会像别人一样让学生自己写一封,然后改改就成了。可老师给我的推荐信让我着实很感动,漂亮的手写体英文写在交大抬头的信纸上。当我接过来的时候,有一瞬间我觉得那漂亮的手写体英文不是文字而是老师对我的期望。

    就这样我带着期望匆匆的离开了交大,离开了我深深热爱着的力学系,又一次的踏上了新的征程。我知道如果我从没上过老师讲的弹性力学课,我绝对不会走上这条力学之路,所以当我今天看到老师要离开那三尺讲台的时候,我不禁有些黯然。那个曾经引领过我走上这条路的导师如今即将要离开讲台了么?我的视线一片模糊。  (作者:bandaid )
 

                          黄老师和我

按捺不住了,我也想写写我眼中的黄老师。
   
这学期刚来,就听黄老师说讲完这次《高弹》他就退休了……

   
记得大四的时候,跑到boss那儿选研究生得课程,boss说黄老师是他大学同学,把《高弹》选上。九月份得太阳还是晒人,窗口的座位是留给来的晚的人得,我无疑就属于这种人。于是乎,我也享受了和远在剑桥的牛师兄一样的待遇:享受着窗户射进的阳光,聆听着黄老师的教诲。只不过……我有点打瞌睡……力学对我来说是个绝对陌生的学科,《高弹》真的听不懂。我也压根没怎么想学好它。午后的阳光一晒,昏昏欲睡。但我没敢睡,因为黄老师和我boss关系不错……本科逃课逃惯了,《高弹》没敢逃,为黄老师和我boss关系不错…… 就这样,每次都行尸走肉一般,把《高弹》一上。直到国庆过后的第一节课。课间黄老师问:那位是XX?我应了一声。黄老师:国庆得时候和韩老师一起吃饭,韩老师让我不妨认识一下XX,以后擦黑板的事情,就他包了……从此,我就成了皇上《高弹》课御用擦黑板的。无意间的玩笑,让我注意起了黄老师。于是,我也随黄老师同各位师兄,各位同学感受了如力学大师一般得成就感。每每随同黄老师把极其复杂得定理推导出来以后,我觉得我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与那些大师简直没有差距。擦黑板擦得不亦乐乎,没再打瞌睡过。
半个学期终究过的太快。《高弹》要结课了,要考试了。我却一次都木(没)有去答过疑,因为我怕自己问的问题太幼稚……终于在临近考试的一天,鼓起勇气去了一回黄老师的办公室。有点乱,没有时尚的办公家具。书法帖子,挂了不少,一看就对书法有研究,我只觉得字写得真好看,这些字让他的办公室多了一种韵味,其他的我也不懂。 还看到了黄老师的医疗本,原来黄老师年龄也不小了,真看不出来啊。

下午经常看见黄老师在东二楼理力教研室门口的大厅打乒乓球,我不爱好那个,只是跟几个老师打个招呼,就飘过~~。后来听说黄老师的水平很高,据说是他所在年龄组的陕西省前几名。牛啊。
    
后来,又听到有个师姐说老师英文水平很高,找老师帮她修改论文的ABSTRACT。结果就是论文被顺利录用。这点许多同学都见识过:每节课他总爱写几条英文格言。暑假,我boss有个压缩机的说明书是用德文写的,就说让我找黄老师。我才知道,原来黄老师对德语也有研究。真是佩服。
   
这学期刚开学,师弟找我选课,我告诉他要选黄老师的《高弹》,讲完这学期黄老师就收关了,要好好听。并把擦黑板的神圣任务交给了他。 其实,我很舍不得,我想再替黄老师擦黑板……
    
这学期刚来,就听黄老师说讲完这学期的《高弹》他就退休了。。。。说是城墙东门里,新开了个庙街,有古玩市场,他感兴趣。退休了就有时间玩古董了,就是随便看看而已。我随办公室的老师们笑着,心里却有种很难说出来的味道。

   
研究生上了快一年半了,我感觉到来航院真的不亏,见识许多老师,他们不是传说中的大师,但他们没有一个不让我敬佩,有学术上,更是人格上。 从黄老师他们身上,我真正看见了交大的灵魂,他们才是交大真正的脊梁。数十年如一日的,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的在讲台上默默耕耘。从英俊潇洒的翩翩小生,成了两鬓斑白,步履蹒跚的老头。牛人也许有不少吧,我没见过……黄老师他们,真正的交大人,是他们使交大充满希望。
    
时间不早了,不想再抒情了。祝黄老师身体健康,祝韩老师身体健康,祝老师们身体健康。 

   我要好好学习。       (作者:Mil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