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总第78期)
目 录
西部三校大联欢 民族团结谱新篇
陕西省高校统战部长联席会召开
我校举办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成员培训班
党委统战部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考察
党委统战部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
我校将首次免试接收台湾地区学生
陈宗贤先生做客“学而”讲坛,讲述台湾民俗文化
党委统战部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
致公党王元教授参加陕西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培训班
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新一届委员分工确定
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心系玉树地震灾区,积极奉献爱心
第二附属医院农工党成员参加世界哮喘日大型义诊活动
九三学社交大基层委员会组织参观中国唐苑
民进交大基层委员会一支部赴沣河乐园考察
我校民盟盟员的建议被民盟中央和民盟省委采用
吴平魁等被民建陕西省委员会授予“优秀会员”称号
我校4人被陕西省审计厅聘为特约审计员
电气学院姚学玲副教授获全国“发明创业奖”特等奖
王锡凡院士:静以研修 行以致远
我们所了解的邓元明教授
张再林:两岸知识分子的相知相惜——台湾访学记
工作动态
西部三校大联欢 民族团结谱新篇
6月1日晚,“西部情怀,相约交大”——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三校联合文艺演出在宪梓堂隆重举行。三校师生齐聚一堂,亮歌喉,展舞姿,共同奉献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盛宴,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晚会以我校艺术团带来的歌舞表演《花满秦川》拉开帷幕。随后,三校领导上台致辞并互赠礼品。印有我校标志性景观东花园的景观瓷盘,精巧的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组合,精美绝伦的唐卡、洁白的哈达,承载和传达着三校之间的美好情谊和愿景。
校党委副书记王小力首先对两校学生艺术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同学们带来精彩演出表示感谢。他说,多年来西安交大与两校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情谊。过去,三所高校主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和教师直接参与受援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此次联合演出,开辟了一条对口支援工作的新途径,为学生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后,三校间要进一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互访,把此类文化活动坚持做下去。
歌声传情,舞姿达意。这里没有民族和语言的差异,只有对艺术的热爱与向往。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师生充满异域风情的服饰,优美舒展的舞姿,原生态的表演,震撼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不绝于耳。
新疆大学的手鼓舞《天山欢歌》点燃了全场气氛,别具一格的男生集体舞《奥尔达舞》豪放雄迈;西藏大学扎西拉宗老师用原生态的歌声展示了《天上西藏》、《思念》两首歌曲,她曾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夺得好名次;西藏大学的女子群舞《卓玛,卓玛》展现了改革开放后牧女走上致富之路的幸福历程,体现出牧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藏戏《温巴顿》与男子群舞《蓝色游吟》更是体现了藏族特色,以及藏族人民的力与美;西藏舞蹈《扎西热巴》融藏戏元素与热巴舞于一体,传统中又透露出现代文化的气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不同的民族,一样的笑脸,学生们手牵手,和着歌声翩翩起舞,晚会在三校学生同台演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声中圆满落幕。联合演出的形式,加强了三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表演结束后,校党委书记王建华高度评价道:“这次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三校联合演出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平台,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整场演出,台上的演员倾情奉献,台下的同学们反应热烈,充分体现了各民族间的友谊与团结”。王建华书记希望以后能多组织此类活动,增进各民族高校间的学生交流。
出席晚会的领导和嘉宾有: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秘书长、省学位办主任孙朝教授,我校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艾来提·阿不都热依木教授,西藏大学副校长次旦平措教授。
据了解,我校自2001年5月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对口支援高校以来,相继与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大学和榆林学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近十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王建华书记任组长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截止2009年10 月,我校已有23名优秀干部和30多人次的优秀教师前往支援,直接参与受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此外,我校已接受多名受援高校的干部前来挂职,接受多名教师前来进修学习;采取优惠政策和多种方式招收对方高校的教师攻读研究生学位,并为他们减免学费;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相关培训工作;我校还与新疆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本科生试点工作。
近两年来,学校希望与受援高校在学生交流方面开拓新局面。在对口支援办公室成员中补充了学生处和团委负责人,由学生处负责民族学生管理和学生公寓服务,由团委负责校际学生交流活动的组织实施。此次,借新疆大学和西藏大学来西安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的机会,邀请两校学生艺术团进校交流,架起了对口支援工作新桥梁。 (来源:交大新闻网)
陕西省高校统战部长联席会召开
2010年陕西省高校统战部长联席会于4月21日在西北农历科技大学召开。联席会由省委统战部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及我校等25所高校统战部部长、副部长等30余人参加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家春到会讲话,省委统战部六处处长闫保兴主持会议。
会议主要议题是传达杜青林同志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精神;根据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明确和强调今年主要工作;各院校就今年统战工作的安排进行交流。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养福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王家春传达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精神。杜青林于4月4日至6日在陕西参加“庚寅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并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开展调研,并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方面代表人士进行座谈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发表了重要讲话。杜青林指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统一战线的战略全局,要按照中央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遵循成长规律、把握基本特点,树立培养为重、以用为本的理念,开阔选拔视野,创新培养模式,拓宽安排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党外人士队伍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杜青林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建立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评价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形成鼓励党外人士干事业、支持党外人士干成事业、帮助党外人士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杜青林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把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自身建设与提升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把发挥优势与彰显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思想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夯实基础;坚持个人专长与集群效应相结合,在促转变促和谐上彰显价值;坚持探索规律与健全机制相结合,在培养代表人士上持续推进;坚持立身做人与履职尽责相结合,在综合能力素质上全面提高,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新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现代的新陕西作出更大贡献。传达杜青林讲话精神之后,王家春还对进一步办好联席会、推动学校统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闫保兴在讲话中强调各高校今年统战工作要根据全省统战工作安排,高度重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重视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促进工作。省教工委组群处副处长王恒斌在讲话中指出,高校统战工作要准确定位,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同时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及我校等6所高校参会人员就本校今年统战工作安排、设想及做法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当天,为青海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上午10时,会议暂停议题,由王家春副部长主持,与会人员全体肃立,默哀3分钟,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民主党派办公室、农林科技推广室、南、北校区校园、博览园以及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
我校举办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培训班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对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的教育培训,促进学校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5 月22日,由校党委统战部举办的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培训班在主楼16层第二会议室正式开班。校党委副书记王小力教授,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副校长蒋庄德教授,陕西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学报副主编解永强教授分别为培训班学员作报告。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副主委以上成员及各民主党派骨干成员40余人参加了培训。开班仪式由党委统战部部长张定红主持。
本次培训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目标要求及基本内容;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促进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高校统一战线发挥优势作用的机制、途径和措施等。培训方式包括专题报告、分组讨论、大会交流、参观考察、自学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使各民主党派骨干成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坚定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信念,熟悉高校统一战线发挥优势作用的机制、途径和措施,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发挥好各方面作用的能力,为促进学校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王小力副书记在开班仪式上以《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建设高水平大学》为题作了重要讲话。王小力副书记回顾了我校老一辈民主党派代表人物为学校建设发展所作的贡献,总结了我校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阐述了新时期学校民主党派肩负的使命和任务。他指出学校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希望各民主党派积极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立足本职,发挥好各方面作用。希望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加强与本党派广大成员的密切联系,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加强队伍建设。针对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王小力副书记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要学习民主党派历史,学习并继承发扬老一辈民主党派代表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学习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学术责任,求真务实,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蒋庄德副校长作了题为《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报告。他从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光辉历史入手,阐释了近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演进过程,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历史命题。蒋庄德副校长还结合自身加入民盟的经历以及作为全国人大常委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的感受,结合自己在围绕国家产业布局、环境保护、濒危文物保护、食品安全、大学生就业等社会问题所提议案的实例,生动地讲述了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如何更好地在国家事务中发挥作用。他也希望各民主党派成员今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注重学习积累,不断提高素质,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学报副主编解永强教授带来题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报告。他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等三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
在分组讨论中,培训班成员结合报告,围绕“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如何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能力,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足本职,提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水平”等主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中午,培训班成员还参观了钱学森业绩展览馆和西迁历史纪念馆。接下的培训日程中,培训班成员还将自学“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并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本职,撰写心得体会,提出发挥作用、进一步改进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本次培训班还包括赴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参观考察,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民主党派成员交流座谈。
党委统战部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考察
5月30日,党委统战部组织我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以及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等一行30多人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交流、考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李芳林、副部长史明霞以及该校民盟、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等与大家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李芳林部长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欢迎大家的到来,并转达了学校党委副书记徐养福对大家的欢迎与祝福。李芳林部长简要回顾了近年来两校在统一战线工作等方面交流合作情况,重点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统一战线基本情况以及学校统战工作特点、特色和成绩等。他说,学校近年来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的统战方针,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很好地履行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职责,在各方面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其中一大批农林方面的科技专家在服务三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学校统战工作的亮点之一。李芳林部长还就目前学校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举措作了探讨,并希望两所学校的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联系,共同促进学校统战事业的发展。
校党委统战部部长张定红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此次学习考察的目的。张定红说,学校党委始终非常重视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切实加强我校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民主党派中青年骨干的教育培训,对于促进学校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统战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在组织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很具特色,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成员等能很好地利用这次机会,交流学习,借鉴提高,建立联系,加强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促进党派基层组织的进步发展。
下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和民主党派负责人的陪同下,大家先后参观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陕西杨凌新天地设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代无土栽培花卉蔬菜大棚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农业主题博物组群,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史展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以及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等,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
通过一天的学习交流和参观考察活动,增进了两校党委统战部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之间的友谊,加深了两校民主党派间的沟通联系,对于进一步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党委统战部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
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校党委统战部根据中央和省委统战部的部署,在校党委领导下,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注重政治引导。根据中央统战部和省委统战部的要求,在学校无党派人士中开展了以“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组织我校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了陕西省委统战部组织的无党派代表人士主题教育活动培训班学习等。
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在《中共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若干意见》(西交党发【2007】22号)中明确指出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无党派人士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积极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加强对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力度。” 校党委统战部每年都在工作要点中把“做好无党派代表人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
三是积极搭建平台,支持发挥作用。学校每年召开的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通报会、联谊会等,邀请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党委统战部积极推荐、支持无党派人士担任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府参事,目前我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府参事中,共有无党派人士4名;在校党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现共有20名无党派人士担任学校副处以上干部。学校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已成为学校创建高水平知名大学的重要力量。
另外,学校统战部注意保持与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日常联络工作,组织他们参加考察、调研等活动。建立了无党派人士信息库,保持与各分党委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我校将首次免试接收台湾地区学生
近日,记者从学校港澳台办和招生办获悉,我校将首次免试接收台湾地区高中生。凡2010 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简称“学测”)成绩达到“顶标级”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和成绩达到“前标级”以上(含前标级)的大陆台商子校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选拔通过的免试生可任选我校四年制及五年制的48个本科生专业,如会计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社会学等。
据悉,教育部此前宣布,自2010年起,在台湾参加“学测”考试,成绩达到顶标级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可直接向大陆高校申请就读,经大陆高校面试合格后即可录取。“学测”是台湾地区最大规模的高校招生考试,考试成绩分为5级,其中顶标级占参考人数总数的12%。以前台湾学生报考祖国大陆高校,要么通过类似高考的联招,要么参加一些学校单独招生,现在以“学测”顶标级成绩报考,资格审查通过后,只要面试即可。
近年来,我校先后与台湾义守大学等10所高校先后签订10余项校际协议。通过互派交换生以及学术交流、互访考察、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交流领域不断扩大,交流形式日趋多样,与台湾地区教育合作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根据交大新闻网稿件改写)
陈宗贤先生做客“学而”讲坛,讲述台湾民俗文化
4月15日晚,台湾农业顾问陈宗贤先生做客我校“学而”讲坛,并在主楼C406为我校师生做了关于“台湾民俗”的讲座。到场嘉宾有陕西省经济文化合作促进会副主席李斌,西安利思铭企业管理咨询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斌,市场副总监尹玉强,赵公明庙李风岐道长和华山道教申景华道长等。
陈先生对台湾的信仰文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指出,台湾同胞有家家都供奉土地公和武财神赵公明的习俗。逢年过节时,家家都要到庙宇去拜拜妈祖(在台湾也称之为天母娘娘)和关圣帝君,为自己和家人祈福。这种习俗在台湾已经生活化,不论是哪种生活圈的人都要经常去庙宇参拜,台湾首富郭台铭也不例外。“郭台铭受母亲影响一直信奉武财神和妈祖,后来在一次庙宇改建中正好将财神殿建在了郭台铭最早的发迹地,就是郭台铭小时候住的地方,这也给这种特殊的信仰文化增添了一段佳话。”陈宗贤笑谈到。另外,他还认为,台湾的信仰文化具有的价值,更在于对社会的教化和世人心灵的普渡上。讲座最后,陈先生表示希望大陆的学生能把优良的学风带到宝岛台湾,同时也将台湾的特色传至大陆以促进两岸教育文化交流。
陈宗贤先生是原台湾桃源县农会总经理,原台湾芦竹乡乡长,现为台湾农业顾问,台湾南坎五福宫主委,台湾武财神玄坛元帅信仰协会理事长。(来源:交大新闻网)
党委统战部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文件精神和学校党委的有关要求,党委统战部在年初确定将“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不断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本年度部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平时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统战部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统战方面的专家、学者来部门讲课,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到兄弟院校取经学习。
5月13日,党委统战部全体同志在张定红部长的带领下,分别前往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财经学院进行学习交流。近年来,这两所兄弟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各有所长,特色鲜明,成效显著。陕西师范大学在民族团结工作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校已经三次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中获得殊荣。陕西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王永安部长介绍了学校统一战线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如何通过建立民族团结工作协调机制,多部门联合共同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并就民族学生教育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做法作了说明。作为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挂靠学校,西安财经学院在统战理论研究方面成绩突出,连续几年获得中央统战部和省委统战部理论研究方面的表彰,党委统战部姚波部长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等方面引导专家学者参与统战理论研究工作的基本做法,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理论研究给学校统战工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交流过程中,张定红部长应兄弟院校同行要求介绍了我校在组织党外人士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建言献策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此外,大家还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如何对党外人士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通过一天的学习交流,大家普遍感到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兄弟院校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于我校更好地做好统战工作具有很好借鉴作用。
致公党王元教授参加陕西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培训班
5月10日,为期一周的我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培训班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开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楼志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宁,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周一波等出席开班典礼。
李晓东、张道宏、李冬玉、李进权、朱静芝、周卫健、马克宁等省级民主党派主委、秘书长和致公党西安市委主委王元等市级民主党派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学习。
本期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当前正在全国、全省统一战线系统广泛开展的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进一步提升参政党和民主党派负责人的履职能力与水平。
周一波在讲话中要求参加培训的我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认真思考、踊跃交流、深入探讨,力争在各方面都有新收获、新提高。他强调,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形势,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从历史和政治的高度出发,不断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楼志豪就当前多党合作工作为培训班学员作专题讲座。
致公党西安市委主委王元教授作为西安市致公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班学习,并在培训班结束后赴上海、浙江学习考察交流。
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新一届委员分工确定
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于1月22日、3月15日先后召开两次委员会会议,研究讨论委员会工作以及委员分工。会议决定:主任委员王孙安同志负责全面工作,副主任委员周荣莲同志分工负责参政议政、组织工作,副主任委员魏修建分工负责宣传、祖国统一工作,副主任委员徐泉分工负责社会服务、妇女工作。任九泉同志任参政议政和社情民意委员,王琪琨同志任组织委员,郝西燕同志任社会服务委员,卫军胡同志任宣传、祖国和平统一联谊委员,彭晖同志任妇女工作委员。
同时,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按照有关程序,对支部设置进行了调整、优化。在2008年11月成立第四支部的基础上,对任期已满的第一、二、三支部进行了换届,并新设第五支部。
目前,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共有5个支部,主要负责人如下: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第一支部 陈富民 王琪琨
第二支部 彭 晖 章 岚
第三支部 邢建峰 田富元
第四支部 徐 泉 /
第五支部 卫军胡 陈 锐 (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
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心系玉树地震灾区,积极奉献爱心
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月15日,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响应民革陕西省委员会“关于开展向青海地震灾区捐赠活动的倡议书”和“关于开展向青海地震灾区捐赠活动的通知”,心系灾区,奉献爱心,向受灾同胞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捐助活动。截至4月25日,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的党员共向灾区捐款6,350元,以实际行动为灾区同胞提供援助,并将时刻关注灾区的重建,愿意为把灾区建设成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民革交大基层委员会 卫军胡)
第二附属医院农工党成员参加世界哮喘日大型义诊活动
5月4日是第12个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哮喘是能够控制的”。为响应世界哮喘日活动号召,增强公众对该疾病防治和管理的意识,宣传哮喘防治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我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举办了世界哮喘日大型义诊活动。农工党交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呼吸内科主任孙秀珍主任医师、农工党员董西林副主任医师、刘昀主治医师、张德信博士、李维博士等参加了义诊。
5月4日上午,在二附院新医疗综合大楼一楼的义诊现场,专家们针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各种关于哮喘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积极宣讲哮喘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诊治方法,指导病人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药物,鼓励病人重视哮喘的控制,努力将“哮喘是能够控制的”这一信息传达给病人及家属,树立病人的自信心。在孙秀珍主任的组织和带动下,大家热情地接待每位咨询者,并建议哮喘患者建立哮喘日记,加强自我管理,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义诊现场气氛活跃,医生们耐心、详细、不厌其烦的讲解,深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本次活动共接诊哮喘患者120余名,接待咨询人数200余名,发放哮喘科普宣传资料900余份。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现代保健报等10余家媒体分别对该次活动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九三学社交大基层委员会组织参观中国唐苑
为陶冶社员情操,4月18日,九三学社交大基层委员会组织百余名社员参观游览了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原上的“中国唐苑”。
唐苑风光秀丽。景区劲松奇石,小桥流水,徜徉其中,大家无不心旷神怡。在导游的生动讲解中,大家一一欣赏了 “盘龙驾云”、“王者试剑”、“花岗观鱼”以及“百羊开泰” 等“唐苑十景”。园中上万盆不同风格及品种迥异的盆景,以及从深山移植的沧桑古树,为整个园林增添了隽永的风采。更为奇特的是园林的主人收集了很多乡村的磨盘、饮马槽和石缸等民间器物,而加以新的利用,或为水池或为石阶,使民俗融入自然。此外,园中还有一只会人语的名叫“吉祥”的金刚鹦鹉,它顽皮的姿态,学舌的言语,引起大家阵阵欢笑。
参观活动组织有序,气氛欢乐祥和。老少社员及家属们在园中一起拍照、交谈,其乐融融,大家为这美景而感慨,也为九三学社和交大美好的未来而憧憬。(九三学社交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傅秦生)
民进交大基层委员会一支部赴沣河乐园考察
2010年6月5日,民进交大基层委员会第一支部会员前往长安区沣峪口沣河乐园进行座谈与考察活动。
在座谈中,民进交大第一支部首先报告了支部会员费的缴纳情况及支部收支情况,支部委员刘春英老师简要介绍了支部参与学校统战部课题《奥数班现象的分析》结题报告,支部会员还就拟定申请入会的会员基本情况作了了解。会后老师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沣河乐园。
沣河乐园是由我省民进会员,著名企业家、西安全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杨全民董事长开发创建的,沣河乐园沿沣河河道修建,园区内以陕西关中传统民居修建而成。在沣河乐园,望沣峪口大桥,观沣峪口美景,大家流连忘返。(民进交大基层委员会一支部 秦俭)
我校民盟盟员的建议被民盟中央和民盟省委采用
近日,从民盟省委参政议政部来信获悉,我校四位民盟盟员的建议分别被民盟中央和民盟省委采用。
陕西省政协委员、民盟交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李香菊教授的《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政策已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和《开征物业税应分阶段、逐步实施》作为社情民意素材被民盟中央采用,其中《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政策已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被全国政协《政协信息》选用刊发。民盟交大基层委员会委员冯全科教授的《<国家科技奖励条例>存在严重缺陷》作为社情民意素材被民盟中央采用。
同时,民盟盟员赵玉龙教授提供的《关于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院所吸纳大学生就业增加人才储备的建议》和民盟盟员张伏虎副教授提供的《关于保护陕西古民居建筑的建议》都被民盟省委作为陕西省政协集体提案素材采用。
吴平魁等被民建陕西省委员会授予“优秀会员”称号
在民建陕西省委员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为激励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继承和发扬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奋发有为,为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创佳绩。民建陕西省委员会对三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涌现出来的54名优秀会员、20个基层组织和10名优秀专职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我校经金学院邓元明教授,民建交大基层委员会主委、法学院吴平魁副教授,民建交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经金学院谷慎副教授荣获优秀会员称号。
民建陕西省委员会希望,受表彰的优秀会员、先进集体和优秀专职会务工作者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本职工作和会务工作中再立新功。省委会号召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要以优秀会员、先进集体和优秀会务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国、爱党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热爱组织、热心会务的高尚品质,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为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做出新的贡献。(民建交大基层委员会)
我校4人被陕西省审计厅聘为特约审计员
4月27日上午,陕西省审计厅特约审计员聘任大会在东方大酒店举行。陕西省审计厅厅长曲方方为特约审计员颁发聘书,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郑洁、民进陕西省委专职副主委董家蕙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次共有16人被聘为省审计厅特约审计员,他们均为我省各民主党派成员及无党派人士,专业涵盖教育、经济、法律、金融等方面。我校有4位老师获聘,他们分别是:经济与金融学院仲伟周教授(九三学社)、李香菊教授(民盟)、魏修建教授(民革)和审计处张民娇老师(民建)。
特约审计员的主要任务为:参与审计执法和审计质量检查,参与一些涉及民生,社会关注项目的审计活动及咨询研究,联系审计工作实际开展审计科学研究,在政府审计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畅通信息渠道。
电气学院姚学玲副教授获全国“发明创业奖”特等奖
4月22日,第五届“发明创业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大会上讲话并为获奖者颁奖,出席颁奖大会的还有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朱丽兰,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鲍红等国家相关部门领导。
我校电气学院副教授、无党派人士姚学玲获得本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并被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
“发明创业奖”是经国家奖励办批准,由中国发明协会在2005年设立的奖项,主要奖励有重要技术发明和创新,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在应用和产业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发明人。每届“发明创业奖”获奖人数不超过50名,其中特等奖获得者不超过10名。
姚学玲副教授此前曾先后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200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完成人)、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2008年第四届巾帼发明家创新奖和2009年陕西省专利一等奖(第2完成人)等多项科技大奖。 (根据交大新闻网新闻改写)
王锡凡院士:静以研修 行以致远
一滴水珠,用沉默和执着,却能折射出一个美丽世界!
与许许多多看似平凡的老交大人一样,他少年学成于交大,一生耕耘于交大,有着老交大人固有的沉默和执着。52年来,静以研修,行以至诚,始终冲在我国电力系统研究最前沿,挑战人类百年输电系统,一路高歌于分频输电系统领域。他的“高调治学” 始终与他的“低调做人”形成鲜明对比,在他看似平凡和低调的生活背后,却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不凡。
他就是我校2009年当选的科学院院士、电气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锡凡教授。
天地有大作而不言
王锡凡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可靠性等领域,52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默默耕耘,都化作一部部学术大作,影响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几代人,带动着相关领域的每一次创新和进步。
1978年,王锡凡教授主编的《电力系统计算》一书是很多电力系统技术人员都认真学习过的一本书,也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上世纪70年代初,王锡凡教授率先开发了电力系统潮流、短路、稳定等三大基本计算软件,并受电力部委托负责举办了两届全国性的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培训班,为电力部门培养了重要骨干力量。本阶段的工作可以说是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发展本学科的现代分析理论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在此基础上,云集全国在此方向的精英,著成该书,其基本理论及算法均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被公认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目前,对电力系统的研究,一直都是沿用《电力系统计算》中的基本理论和算法,这本书可以说培养了我国好几代电力系统的专家,当时参编人员现在已有几位早已成为院士,这本书已成为中国研究生的经典教材。
他的另一本专著是《电力系统优化规划》,其填补了我国在电力系统规划研究领域的空白,1992年获得全国优秀电力科技图书一等奖。这本专著是他多年来在电力系统规划研究方面的成果积累,主要基础是他研究开发的电源规划软件包 JASP1,及其对三峡工程电力系统所进行的论证实践。他这一研究成果将我国电力系统规划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得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站在电力系统规划的前沿,王锡凡勇于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1994年他主编的英文专著《Modern Power System Planning》由英国McGraw-Hill Book Co.出版,在世界21个大城市同步发行,进而对世界电力系统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专著曾被SCI引用68次,而且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泰国亚洲理工学院、巴西利亚大学等国外的十几所大学作为研究生教材,现还被翻译为伊朗文。
在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领域,他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在IEEE Transactions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大量引用,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他在这一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等。在国家三峡、天荒坪等20多个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主接线可靠性论证中,以及在我国联网工程的效益论证和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都体现了王锡凡教授的理论研究成果。
如今,他在国内外产生影响的个人学术专著和教材12本,其中英文专著4本,包括2008 年由著名的Springer出版社在纽约出版的《Modern Power System Analysis》,该书反映了近年来电力系统分析领域的最新发展。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检索32篇,EI检索130余篇,从 SCI上查出他人引用他的论文242篇次,论著也在国内外期刊被引用4000余次。他的论文和专著,影响了我国乃至世界几代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他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卓著,以第一获奖者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
2008年,因在电力系统规划和电力教育的突出贡献,王锡凡教授被选为IEEE Fellow。
胸中有思略而不议
50多年前一次大胆的怀疑,成就了王锡凡教授对新型输电方式的开拓性研究。上大学期间,渴求知识的他在学习《电力系统分析》时,对课本上讲的仅通过改变电压来提高电力输送能力产生了怀疑,冒出了一个从未有人想过的问题:“为什么就不能通过改变频率来提高电力输送能力呢?”
1994年,他首次在国际上公开提出一种全新的输电方式——分频输电。分频输电不仅使远距离送电容量提高三倍,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有利于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系统,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式。2005年,王锡凡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分频输电实验装置,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分频输电实验。同年,他的分频输电通过了教育部的鉴定,被认为在新型输电研究方面开创了分频输电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王锡凡教授心中多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将自己的分频输电技术与风电这种可再生清洁优质能源相结合,为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他刚刚自购了三本有关风电的最新外文原版书,忙着要读完这些书的他,告诉记者说,“关于风电的分频输送在书本里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是全面了解国际有关风电的最新技术和一些经验,才能使我国的风电分频输送实现真正的超越。”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执教52年来,王锡凡教授用“身教”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每天都去教研室上班,每周都与学生打羽毛球,默默无闻,一如既往,这是73岁的王锡凡教授50年来坚持的生活方式。
每周与学生一起打场羽毛球,因为这不仅是一场运动的较量,而且是一场感情的沟通和学识的交融。王锡凡教授可谓是一位球场老将,年逾古稀的他接球扣球,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研究生也是年级越高球技越高。他认为体育运动“是活跃学生生活,永葆学术战斗力”的秘诀。
带动学术团队就像指挥球队,王锡凡教授用“羽毛球精神”凝聚和带动着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学术团队。在电力系统研究所,不仅有球艺上一比高低的较量,更多的是学术的相互了解和帮助。对身边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他总是想法设法尽力提携,年轻老师和学生在经济上遇到困难,他也是慷慨解囊,从不求报。
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下海浪潮冲击剧烈,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留校工作。他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研室的主任,个人出资鼓励和帮助最优秀的学生留下来,这使其他教师深有感触,大家齐心协力,从教研室有限的创收中资助每个留校的青年教师一万元,这件事让学校人事处都非常感动。在他的感召和提携下,不断凝聚着大量优秀人才,为构建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研究的学术梯队夯实了基础,并带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带动一个学术团队的同时,他还为我国电力系统带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他培养出了近百位博士生和硕士生,充实在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的重要岗位,为我国的电力建设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遍天下的桃李,无论多远多久,让他们最难忘的是王锡凡教授主讲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这是一门非常枯燥和复杂的课程,但是多年来王锡凡教授驾轻就熟,常常不带任何讲稿,所有复杂的公式和数字等熟记于心,用漂亮的板书和生动的讲述轻松演绎,引人入胜。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为人低调的他,对学生要求甚严,总是默默地用自己严谨的治学作风、渊博的科学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无声熏陶,感悟做人做学问的真谛。
在同事和学生眼中,王锡凡教授是一个乐于超越的人,他的生活方式 和学术热情完全超越了他的年龄。无论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还是在我国电力系统行业领域,大家都很敬重这位有点“特立独行”的长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在,让王锡凡教授一如既往忙碌并快乐着的正是他手上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他还想在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研究和分频输电及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中的应用中取得成果。他说:“将理论研究变成实际工程应用,这是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通过分频输电这种远距离、高容量的输电方式,将大量可再生清洁能源风电接入电网,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与发展国民经济和我们头顶上的一片蓝天都息息相关。目前,如何发展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国家将在西北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我们也计划成立新型输电实验室。通过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我相信通过分频输电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风能,中国完全有能力成为世界风电的强国。”
成为院士的他,依然默默执着于自己刻苦的钻研,怀疑的创新和快乐的超越。正如他的学生在院士贺信中所言:才华横溢不自显,一蓑烟雨任平生。
王锡凡院士:1936年5月生于安徽凤阳。无党派人士。电力系统专家,电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系统分析、规划及可靠性评估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来源:交大新闻网)
我们所了解的邓元明教授
5月17日,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陕西省委副主委、交大总支委员会主委、经金学院邓元明教授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悲痛之余,大家对失去了一位好老师、一位优秀的民主党派老领导而深深地惋惜。
潜心研学 倾心育人
邓元明教授1939年4月生于四川省富顺县。1956年9月至1960年8月就读于西北大学经济系。1960年9月至1980年6月先后在汉中专署计委、汉中专区通用机械厂、汉中地区木材公司、汉中地区科技情报所工作。1980年6月调入原陕西财经学院任教,曾任工业经济系教研室主任,1986年晋升副教授,1991年晋升教授。1995年至1998年任原陕西财经学院图书馆馆长,2003年退休。
邓元明教授一生追求科学与真理,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中,“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将毕生的成果和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还有他深爱的学生。他长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过《工业经济管理》、《国民经济计划概论》、《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他关爱学生,深受学生好评。
邓元明教授不仅在教学上兢兢业业,而且在学术研究上潜心努力,成果突出。他先后担任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会员,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干事,西安市冶金机电局企协常务理事,《当代经济科学》编委。在全国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曾获陕西省经济学会1985-1988年优秀成果奖,原陕西财经学院第二届科研成果奖等奖项。
积极建言献策 服务经济发展
邓元明教授1987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88年3月至1994年1月担任民建陕西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94年1月至2002年6月担任民建陕西省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6月至2002年12月担任民建中央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000年至2003年任民建西安交大总支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效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邓元明教授1986年2月至1998年2月担任政协陕西省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担任陕西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他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他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建言献策。他代表民建陕西省委和陕西省工商联撰写的《关于促进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先后被陕西省委办公厅的《决策参考》和陕西省政协研究室《政协调研》刊载,并经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转报国务院,受到国务院的高度评价,对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统筹兼顾、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区域经济政策和生产力宏观战略布局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有益贡献。
邓元明教授自1994年起曾先后担任省内多家大型企业董事等高级管理职务,经常深入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为政府搞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提高管理效率建言献策。为此,他所倾注的心血和精湛的理论水平赢得了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民建交大基层委员会)
两岸知识分子的相知相惜 ——台湾访学记
人文学院 张再林
以文会友,成为台湾大学客座研究员
去年七月(2008年),我的一部学术专著——《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作尝试对中国传统哲学给予理论上重新解读,为了抛砖引玉,就教于大家,我叮嘱弟子将其寄给海内外的一些学术同行,其中包括海峡对岸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著名学者,虽然我和这些台湾学者素昧平生,仅仅是通过阅读他们的学术著作知道他们的名字。
意想不到的是,最先收到回复的竟是海天相隔的陌生的台湾学者,而非那些相距不远并和我熟识的大陆学者。而在这几个台湾学者当中,最快回复的当数台湾学界著名的黄俊杰教授。他在八月七日(2009年)回复的e-mail里这样写道:
再林教授道鉴:
今日奉到赐赠大著《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至深感谢!今日快阅乙过,全书胜义纷披,可以为汉语学术界之身体哲学开拓新视野,可喜可贺!……
我的研究计划“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近年来已在儒家身体论述方面举办过2次研讨会,希望将来有跟先生交流之机会。
匆此 敬祝
研安
黄俊杰敬上
在文章和著作已经批量生产,其数量堪称汗牛充栋,在人们被文山会海挤压的无暇读书的今天,你的著作还有人理会,还被人迅速而认真地阅读,这不得不使我为之感动。当然,你可以把这封回复看作是出于客气和礼貌,可以把信中不无溢美之词视为是一种外交辞令。但是,几个月后,我发现这一假设并不成立,因为我正式接到了黄俊杰教授的邀请函。在这封邀函里,黄教授告诉我,他现在在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担任院长,并热情邀我在 2009年以“驻点访问学者”来台湾大学从事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而且所有费用(外加科研补助)由台方承担。正是在接到这封邀请函之际,我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著作、自己的研究真正地受到了台湾学者的重视和礼遇,意识到了他们在学术问题上的真心诚意、郑重其事和言不虚掷。
这样,于今年九月二日,我登上了直航台北的飞机,不仅生平第一次飞越了台湾海峡,而且在几天后接受了黄俊杰教授亲手颁发的作为台湾大学客座研究员的聘书,开始了看似偶遇、奇遇,却又实实在在的为我亲历的以文会友之旅。
交流从这里开始
来台之前,我曾有这样一种顾虑,即:两岸多年来积怨甚深,也许台湾人士对大陆人士并不友好。然而,我的亲身经历却告诉自己,这一顾虑实际上却是多余的。相反,他们对大陆人士不仅友好而且相当热情,尤其当他们知道你是一个大陆的学者时,尤其当你和他们的学者从事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哲学方面的学术交流时。因此,我从中发现,两岸地理上的天悬地隔、两岸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实际上并未改变“本事同根生”这一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渊源、共同的文化命脉以及对其的共同认同。同时,也正是这种文化上的血缘关系,犹如一无形的纽带,像前定的宿命一般,超越了一切对立而将两岸联系在一起,使你时时处处地感受到两岸之间的手足之谊,两岸之间的同胞之情。
且不说作为东道主的台大人社高研院对大陆访问学者的高规格的、如同座上宾的礼貌和接待:来时为你接风,走时为你践行,并为每一个大陆驻点访问学者认真安排其在研究院开设的专题讲座,即使是那些和东道主无关的其他台湾学术部门和学者,甫听大陆学者来台,亦闻风而动,主动热情地前来“拉客”,把你奉为他们的稀客和贵宾,尽管平心而论,就传统学术研究的总体水平而言,大陆学者与台湾学者尚有不小的差距。
例如,台大哲学系的学术同行听说大陆访问学者来到台湾,立即热情邀请我们参加他们正在隆重举办的系友联谊会,席间联谊会的主持人把前来的大陆学者一一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俨如我们就是他们久别重逢的“系友”。除此之外,他们还不失时机邀请我们每人都必须给他们系的师生开设学术讲座,而邀请时那种迫不及待和不容置辩的口吻,使你不由得“受宠若惊”而深感盛情难却。
再如,台湾清华大学的讲座教授杨儒宾先生,虽然身为全台科学发展委员会的中国文学专业的召集人,在台湾学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他同样也对大陆学者礼貌有加。尽管我和他从未谋面,但得知我在台大访问时,不久就亲自给我打来电话,急邀我前去新竹的清华大学访问,并要求我给他们的研究生开设学术讲座。我在台湾清华大学期间,他不顾事务缠身,几乎全程陪同。他带我驱车在新竹市区兜风参观,偕我一同登上了坐落在半山腰的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墓园,主持了我在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的讲演,并一起参加了我和学生的讨论座谈。讨论座谈结束后,我们又在学生食堂里和学生同席而坐地就餐。席间,我和儒宾教授坐在上席的高高的大椅子上,众多弟子们则为两排分坐两侧,其气氛既长幼有序又亲密无间,宛如参加一场盛大而又古典的家宴。
因此,和台湾的学人们相处,你会经常产生一种“居家”的感觉,你会感觉到彼此之间并不陌生,而是如同家人一般亲密无间。记得有一次,在参加台大人社研究院一场学术会议结束后不久,我突然在自己的电脑邮箱里收到一封来信。写信的人是一位我从不认识的,在台湾某所院校任教的年轻的教授。她在信中称,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她出乎意料地发现我也在场,并为这一不期而遇“感到惊喜”,因为她对大陆学界学术研究非常关注,也曾拜读过我的著述,并对之印象深刻和从中得到启发。因此,她希望自己的关于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能有机会向我当面“请益”。接后不久,她又和她的一位学界朋友盛情邀请我和另外两位大陆学者一起吃饭。几天后,当我们在台大一个餐馆聚在一起时,我们从学术谈到了各自的人生经历,其间的交谈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推心置腹,简直就像久别重逢的知己和挚友。
通过交谈,我深深地感受到,台湾年轻一代学者对中华民族文化及其学术的执着,丝毫不逊于其老一代学者,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慧命已永不泯灭地植根于他们的内心,融入于他们的血液,并践履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之中。因为,就像这位年轻的女教授告诉我的那样,“儒学是生命哲学,部部先贤经典都是生命之书,我渴望在其中找到安顿自己的地方,那是我最终安身立命之所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是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恰恰在于它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追求提供了坚实的根据和依凭,故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终极的“形而上的慰藉”,既是极其特殊的,又是不无普世性的;既从属于历史,又为我们指向了未来。因此,通过交谈,我也坚定地相信,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在其薪火相传,台湾社会虽历尽磨难却始终充满着光明的希望和前景;并且坚定相信,只要两岸的交流以其所同祖共宗的民族文化价值符号的交流为指为归,两岸真正的民族认同一定可以指日可待,两岸的共系一定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短短一个月的台湾访学活动很快就过去了。从台返回之后,当我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当我依然难以释怀地怀念台湾这块美丽的土地,怀念这块土地上可亲可爱的台湾同胞,可敬可佩的台湾学者之际,一天,我收到了黄俊杰院长的来信。在这封信里他写道:“这次获缘敦请吾兄来台访问,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吾兄治学勤谨,见识宏阔,来台交流有益于两岸知识分子的相知相惜,共同为21世纪人文研究开创新境!”是的,正如他的“相知相惜”一词所指明的那样,这次访台不仅促进了两岸知识分子的相互了解,而且惟其相知方能相惜,更重要的,亦使两岸知识分子得以惺惺惜惺惺地彼此珍惜。这,也正是两岸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成果,最有价值和最丰厚的收获。
(限于篇幅,刊登时有删节)
张再林:西安交大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无党派人士。长期从事西方现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世界哲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周易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安文学研究会顾问等学术职务。出版有《弘道---中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治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观念---纯粹现象学一般性导论》(译著)、《中西哲学比较论》、《我与你和我与它---中西社会本体论比较研究》、《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车过麻城再晤李贽》等多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