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两会同期声丨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奋进!
![](/__local/0/3E/F5/6E5B10856DAAF6B3F6C9BF68D2C_9EA9395F_BAE0.jpg)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杜海峰特别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杜海峰:乡村振兴战略它是接续脱贫攻坚战略,在微观上它就是要解决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治理。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它的重心应该放在西部或者中西部,通过这个战略的实施去弥补城乡差距和地域差距。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的要求,也必须要把中西部农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去推动好。
陕西日报:陕西代表委员畅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凝心聚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对于这句话,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深有感触。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健全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压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杜海峰认为,应大力培养基层骨干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吸纳返乡青年、创业能手、致富能人等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做到内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外引一批优秀能人、重用一批农村专业人才,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在广袤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日报网》: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心声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期间,我带到两会的议案是建议改进“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后服务。因为我是做偏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的问题主要在县域,近几年,国家对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目前在相对进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现有很多的问题都要重新定位思考,所以,我今年的提案聚焦的是课后服务。
在杜海峰看来,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不仅对原来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丰富与拓展提出了新要求。杜海峰希望能在履职过程中,更好服务于陕西的发展,为三秦父老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__local/0/07/BF/04092CDF52F5CBC167483BF759C_3082C3D7_12066.jpg)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期间,我带到两会的议案是建议改进“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后服务。因为我是做偏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的问题主要在县域,近几年,国家对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目前在相对进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现有很多的问题都要重新定位思考,所以,我今年的提案聚焦的是课后服务。
在杜海峰看来,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不仅对原来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丰富与拓展提出了新要求。杜海峰希望能在履职过程中,更好服务于陕西的发展,为三秦父老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怀良策谱新篇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在西安集中”
![](/__local/8/6A/E8/36E36F2609C694F83A2B1F2939C_E0749933_888E.jpg)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注重调研,他认为调研是履好职的第一步。“我今年的提案聚焦课后服务,虽然课后服务这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还存在地区差异、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杜海峰希望通过提出建议,让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能受惠。
《澎湃新闻》“两会前瞻|落实“双减”提质增效,代表委员将提出哪些建议?”
教育部网站2月23日发布消息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了解各地各校2023年春季开学工作情况,确保教育系统稳定和学校师生健康安全,教育部于近日开展春季开学工作专项调研。
调研重点关注学校开学条件保障、新学期教学工作安排、校园安全、食品安全、高校健康驿站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
其中,“双减”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2022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重点之一。2023年全国两会,围绕落实“双减”提质增效,代表委员又将提出哪些建议,令人期待。事实上,不少代表委员已在全国两会前进行了“剧透”。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今年也聚焦“双减”。
“作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期间,我将聚焦‘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改进。”2月23日,杜海峰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杜海峰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虽然央地政策共同发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仍然显著,并存在教师超负荷工作、教师开展课后服务的津贴和补助落实不到位、服务评价机制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简化工作,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课后服务财政补贴和收费标准还存在明显的‘一刀切’现象。”杜海峰说,不同年级的课程要求不同,课后服务内容也有差异,统一的收费无法体现,对教师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一些西部偏远地区还存在课后服务经费难以保障的问题,导致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
针对以上问题,杜海峰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包括“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加强课后内容共享,实现课后服务机会均等,让学生能够公平地享有课后服务资源”“采取多重激励形式,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因地制宜筹措经费,定向倾斜贫困地区”等。
《华商网》“建议改进“双减”下的中小学课后服务”
“作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期间,我将聚焦‘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改进。”2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着力推进课后服务工作部署,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保障政策。在调研过程中,杜海峰发现,虽然央地政策共同发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仍然显著,并存在教师超负荷工作、教师开展课后服务的津贴和补助落实不到位、服务评价机制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简化工作,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课后服务财政补贴和收费标准还存在明显的一刀切现象。”杜海峰说,不同年级的课程要求不同,课后服务内容有差异,统一收费对教师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一些西部偏远地区还存在课后服务经费难以保障的问题,导致正常工作难以开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杜海峰给出了4点建议:
首先应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加强课后内容共享,实现课后服务机会均等,让学生能够公平地享有课后服务资源。
其次是采取多重激励形式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应明确校内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角色定位与专业优势,保障其专业工作及研究时间,提升学校管理的精准性,增强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的科学性。
三是因地制宜筹措经费,定向倾斜贫困地区。避免部分地区因义务教育经费压力过大将课后服务成本全部转嫁给家长,增加家长经济负担。“可以将具体收费标准制定权限下放至区县,根据区域、年级、学情、课时划定不同的经费标准,突出差异性。”杜海峰说。
最后是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切实保障服务质量,鼓励第三方机构介入,从多个主体对师生参与率、学生需求满足度、课程供给的丰富性和选择性等方面进行周期性评价和反馈,以促进课后服务课程健康发展。
>>记者手记
一次次细致深入的调研,换来的是“高言值”的提案。经过认真思考,扎实调研,充分了解全国的课后服务情况,杜海峰拿出了一份详实精彩的提案。
在杜海峰看来,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不仅对原来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丰富与拓展提出新要求。他希望在履职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陕西的发展,为三秦父老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华商报记者 白仲夏
《三秦都市报》“把民意账单”变成“履职清单”住陕全国政协委员为进京履职做准备
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2月24日,部分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在陕西宾馆集中,为进京履职做积极准备。
“让每一个上学的孩子受益。”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今年关注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实行两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调研中我发现还是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提案中,他建议加大相关领域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