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民革组织一直非常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工作中的作用,注重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于2006年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参政议政先进集体。
11月1日至4日,民革西安交大委员会在民革陕西省委和学校统战部的支持下,组成由机械学院、电信学院、管理学院、经金学院、公管学院等学院的教授、博士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团队,赴榆林地区就地方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和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榆林市政府对这次调研活动非常重视。主管市科技、对外合作和开发区建设的我校校友兰新哲副市长几次会面调研组成员,对母校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榆林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请专家们对当地的工作提出建议,希望西安交大能在榆林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他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保证调研工作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
11月2日上午,在榆林市科技局杨春生副局长的陪同下,调研组首先前往榆林地区发展最快的神府经济开发区锦界工业园区进行考察,参观了北元化工厂、国华锦界能源公司、神木化学等企业。管委会孙主任对工业园区整体建设规划进行了介绍,调研组重点对锦界工业园区煤炭资源划分、水资源保证、周边环境保护、企业治污等问题进行了解。
11月2日下午,榆林市科技局韩宇平局长主持召开座谈会,详细介绍了榆林市目前的基本市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作为陕西省的能源与化工基地,榆林GDP和财政收入增速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成为陕西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但随着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已清醒地认识到,以卖资源求发展的路子不能长久,需要走就地转化、开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得到科技的支持。因此榆林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对科学技术有着迫切需求。而目前当地的科技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技人才匮乏,人才结构难以满足经济高速发展,能源化工人才奇缺、自主创新能力弱等。另一方面从榆林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上分析,由于县域贫富差距增大产生的内部发展不均衡(南部6个县的财税收入总和不及北部一个县)、外来投资主体对本地劳动力的较少使用引发的就业矛盾(2万多本地大中专学生没有工作)、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均迫切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统筹规划、深入研究才能得以解决。榆林市政府已经认识到仅依赖当地科技力量解决这些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为此有针对性地选择了10项研究课题,计划今后两年内与省内10所、省外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还落实聘请100个博士经济顾问等措施。目前已与国家煤科总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与西安交大产业集团在榆林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的合作也在协商中。
11月3日,调研组在榆林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陪同下考察了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园区、能源化工科技创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畜牧专家组李铁提出科技园建设定位非常关键,并建议科技局关注甲醇汽油产业。任九泉教授对人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卫军胡、高智勇对产学研合作及化工生产安全提出了合作意向,周荣莲、张春等对科技政策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李铁提出科技园建设定位非常关键,并建议科技局关注甲醇汽油产业。调研组成员还对人才问题提出了意见,对产学研合作及化工生产安全提出了合作意向,对科技政策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调研组在考察过程中将学校简介、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汇编、校友联络等资料等送给各个单位和校友。我校民革基层委员会还和民革榆林支部进行了交流。榆林市人大副主任、榆林民革支部杨冬民主委希望以后与我校民革委员会加强联系,为榆林的建设及西安交大与榆林的合作做出贡献。
11月4日,专家组来到绥德,对当地医疗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调研。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学校可以在金融、战略规划、机械制造、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与榆林市展开深入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在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革西安交大委员会)